产品知识
中药饮片斗前标签是工作人员调配中药处方的重要工具之一,中药饮片名称由于地方使用习惯导致偏差大,往往一个中药有多个名字,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性差异,甚至严重影响处方的疗效。
2000年7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第77条规定,药品零售企业经营中药饮片的,斗前应写正名正字。
笔者在对零售药店GSP认证检查中发现零售药店中药饮片斗前未正名正字的现象比较普遍,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根据药材性状或产地写别名。例如“粉葛根”(正名:葛根); “西枸杞”(正名:枸杞);“珍珠贝”(正名:贝母)等。
二、使用简写的别名:如“勾子” “勾耳”“双钩”(正名:钩藤);“大茴”(正名:八角茴香); “西芎”(正名:藁本)等。
三、使用省写药名:例如“透骨草”(正名:凤仙透骨草)等。
四、书写错别字:例如“稀签草”(正名:豨莶草);“草寇”(正名:草豆蔻);“筚拨”(正名:荜茇);“蔓京子”(正名:蔓荆子)等。
五、混淆不同来源中药饮片,将实物为萝藦科的“香加皮”的药名写成“五加皮”;将实物为马鞭草科的“大青叶”的药名写成“松蓝”等。
六、由于粗心错误将番泻叶(正名)写成“潘泻叶”,将藁本(正名)写成“蒿本”等。
怎样才能做好中药饮片正名正字工作呢?
一、掌握好依据:中药饮片标签的正名应沿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所定的正名,《药典》未收载的品种则沿用部(局)颁《药品标准》所定的正名,以上都没有收戴的品种则沿用《中药大词典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志》等全国权威性药学专著所定的正名,最好在每一正名下面注明出处。
二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:据统计全国中药普查中药饮片品种达12000多种,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相当多,而中药饮片名称则多之尤多,一药多名或异药同名,十分复杂,工作量大而且很难做到准确无误。但是目前中药材的服务市场也已经关注了零售药店的这种需求,很多药店已经开始购买和使用统一制作的彩色中药饮片标签,这种标签使用方便,店员和顾客可以通过标签直观了解和认识各种中药的药性及应用。不干胶印刷,撕下贴上即可。因此我们药店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来将复杂事情简单化。
- 下一个:新泰药业告诉你牡丹皮药材药性